主要观点
- 继今年的不均衡增长之后,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将出现复苏。中国经济活动随着疫情状况而起伏——疫情暴发和增长放缓过后出现了不均衡的复苏。尽管有政策支持,随着经济重启,预计2022年实际 GDP 增速将降至2.7%,2023年恢复到4.3%。
- 经济增长前景面临重大风险。疫情反复暴发、为减缓病毒传播而可能重新收紧防疫措施以及民众的预防行为,都可能导致经济活动中断时间超出预期。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压力也可能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系统产生更广泛的溢出效应。中国经济也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全球增长前景高度不确定、全球金融条件紧缩程度超出预期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 无论是为降低公共卫生风险,还是为最大程度减少对经济的进一步扰动,继续调整公共卫生政策都是至关重要的。加快公共卫生准备,可以使重启的过程更加安全,对经济的干扰更小。中国可以采取的公共卫生措施包括:大力提高脆弱群体的疫苗接种率,开展加强接种,增加患者获得有效治疗的机会,高效利用有限的医院能力救治重症病例。
- 由于经济增长仍低于潜在增长率且全球环境疲软,近期政府仍需继续提供宏观政策支持。中国有足够的财政政策空间(尤其是中央层面)来支持经济实现强劲复苏。如果将财政支持的重点放在社会性支出和绿色投资而不是传统的基础设施投资,不仅可以促进短期需求,也有助于推动经济在中期转向更加包容和更可持续的增长。
- 必须重启因疫情而搁置的更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以成功实现更加平衡、包容和可持续的增长。改革的重点包括:建立可预测的监管环境,解决信贷获取的扭曲,为私营部门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这些措施可以辅之以相关改革,以加强社会保障,减少在获取优质医疗和教育服务方面的不平等。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力度,通过更多市场化工具和气候智慧型基础设施投资来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
- 青年失业率不断攀升是政策制定者面临的另一项紧迫挑战。就业补贴和以工代赈项目为青年就业提供了短期支持。本报告的专题章节指出,可以通过结构性措施对短期支持加以补充。这些结构性措施包括:强化青年人的综合技能,改善劳动力市场流动性,解决信息不对称,加强劳动力市场统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