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治理研究》表明,中国水治理迎来了一个转折点,为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水治理机构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报告综合分析中国水治理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系统评价当前水治理框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践价值的工具和重要的政策建议,旨在推进中国水治理改革,综合提升水治理能力。中国在水资源管理、应对水短缺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号召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水危机,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水治理建议
重点1:强化水治理的法律基础。中国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水领域改革,但在现有法律中尚未得到充分反映。因此,中国需要将近期的主要政策和改革纳入相关法律,向地方官员和企业发出严肃执法的强有力的政策信号。中国应采取多种措施,强化水治理的立法基础。建议采取:(i)加快修订《水法》,(ii)强化水质标准实施,(iii)确立并强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在水行业中的作用。
重点2:加强国家和流域层面水治理。水治理面临的根本性挑战在于,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的很多水问题是以自然流域而非行政辖区为边界的。为实现诸如“三条红线”等政策目标,需要更多跨领域的政策协调。强化国家和流域机构,有助于缓解协调难题,促进横向(跨部门)和纵向(跨行政层级)合作。建议采取:(i)加强国家层面的水治理统筹协调,(ii)改进流域管理体制,(iii)在流域管理机构中充分发挥省级河(湖)长的作用。
重点3:优化和完善经济政策工具。中国远大的政策改革创造了多种(偶有交叉重叠的)经济政策工具,只有进一步统筹使用,方可发挥这些工具的更大效能。中国对用水户采取不同的价格、税费,以促进节约用水,考虑外部因素,尽量回收成本。目前正在试点的部分政策(如阶梯水价、水权交易)可结合国际经验进一步加以推广。这些工具的有效性还待进一步观察研究并加以改进和完善。建议采取:(i)扩大经济政策工具的使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ii)增强“三条红线”目标的有效性;(iii)统筹考虑取水许可与排污许可。
重点4:加强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与日俱增的城市化和气候变化等宏观压力要求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提升人民和水生态系统对洪水、干旱和其他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干旱很可能会继续对中国部分地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但考虑到中国的快速城市化,以及处于沿海和内陆洪灾风险之下的人口持续增长,洪水可能会在未来成为更加严峻的挑战。同时,为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服务,需进行额外投资。全面应对这些挑战,对于中国实现改善水生态环境的政策目标至关重要,也需要中央及地方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努力。建议采取:(i)加强对洪水的适应能力建设,(ii)探索制定生态流量的红线目标,(iii)加强对面源污染的政策关注。
重点5:加强涉水数据收集和信息共享。中国在收集和监测水资源水环境数据方面已具备很强的技术能力。但是,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数据分享(特别是在政府机构之间),并更好地用于决策支持。建立更多激励机制,鼓励跨部委和跨流域数据分享,在国家、流域和地方层面上构建完整、准确、一致的数据综合信息管理体系,能有效支持机构改革后的机构协调和发展。开放数据平台有助于鼓励机构之间的协作,并将支持涉水行业的创业、创新和科学发现。建议采取:(i)完善涉水信息收集和共享的法律框架,(ii)建立国家涉水信息共享平台,(iii)提升公众意识并鼓励公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