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
中国1300公里长的塔里木河最终并不汇入海洋,而是汇入一个名为台特玛湖的湖系。这一湖系位于贫困干旱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即中国最大的自治区,其面积约为法国的四倍。经过30年不具备可持续性的用水,台特玛湖已经完全干涸了。
方法
塔里木一期项目力图通过改进水资源管理和农业集约化来增加农业生产(并改善农民生活)。依托一期项目和多项技术创新,二期项目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流域性”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系统。两个项目完工之时,台特玛湖已恢复接纳来水,现覆盖200平方公里。
成果
水资源管理改进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实现了高附加值作物的多样化生产,提高并增加了许多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就业机会。传统“绿色走廊”迅速沙漠化的现象得到了遏制,乃至逆转。
亮点:
减贫:项目区内,近70%的人口摆脱贫困。超过20万农户直接受益,五个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有所增加,这在克孜勒苏与和田两个最贫困的地区表现得最为显著。
节水:由于对渠道实施了土工膜加盖混凝土防漏衬砌,输水效率从60%提高到95%,年节水量估计达到6-8亿立方米。这部分水被再次用于环境、生活和工业目的,促成了土地开垦,新增农田灌溉面积达到4.1万公顷以上。
土地开垦和低产田改造:1998到2003年,新增开垦灌溉面积达到41460公顷,12.3万多公顷低产灌溉田的生产率得到显著提高,小麦年产量因此增至22万吨,棉花8.2万吨,玉米11.6万吨。诸如水果(苹果、杏、梨和葡萄)、油籽、瓜类、蔬菜和紫花苜蓿等高附加值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14.8万公顷左右。
制度改革:依托项目实施前制定的方案,两期项目促成了中国第一个充分有效的流域综合管理系统的建立。制度改革和创新包括:加强流域委员会的作用。目前,该委员会正力图为每个子流域制定年度用水定额;加强流域管理局的作用。管理局负责监测取水量并向下游绿色走廊输水;各地区和县都建立了新的机制,将用水定额分配到单个农户。
环境恢复:约17亿方水流入塔里木河下游,使一度干涸的300公里河道得以恢复。这一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了30%以上,草地面积增长了15%,风沙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因此降低了50%。
促进技术创新:两期项目开展了重要的技术创新,对整体项目的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较为显著的创新包括水盐建模、蒸腾蒸发管理概念的运用、使用土工膜衬砌防漏、综合害虫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支持节水和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激光制导分级、社区主导型及“自下而上”的土地和水资源管理程序的应用、“按方收费”方法的采用以及作为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众多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组建。
世界银行的贡献
塔里木一期项目的总投资为2.12亿美元,其中国际开发协会提供了1.25亿美元软贷款。
二期项目的总投资为2.726亿美元,其中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提供了9000万美元硬贷款,国际开发协会提供了6000万美元软贷款,政府配套1.226亿美元。
通过直接投资以及政策和技术援助,国际开发协会帮助催化了中国水资源管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变。项目成果表明,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地区也能广泛采用复杂且具有经济和环境可持续性的水资源管理模式。经验也表明,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和构建伙伴关系需要持续努力。在这一个案例中,国际开发协会在10年间先后提供了两笔较大规模贷款。
合作伙伴
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基于澳大利亚穆雷达令河流域的经验提供了大量技术援助,支持开展制度改革。
今后的工作
两期项目所贯彻的原则可适用于中国和全世界的大部分江河流域。塔里木流域地处沙漠地区,与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接壤。在这一地区得到相当成功应用的方法可能在其他干旱地区也同样有效。来自巴基斯坦等国的很多代表团都对塔里木流域进行了考察并考虑实施类似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