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Navigation
专题报道

使城市更适宜居住

2008年6月19日



文章重点
  •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中国内陆城市,过去污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里
  • 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恰逢其时
  • 尽管长江水位下降,但污染状况得到缓解

2008年6月19日,中国重庆: 重庆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大都市,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城市,它屹立在长江和嘉陵江两江汇合处。重庆市有居民3200万,市区约有600万,其余居住在周边的城镇和乡村。

城市发展带来了大量新的机会,同时也对不断扩大的城市构成了新的挑战。

数年前,严重的空气污染迫使市政府将大多数造成有害污染的工厂迁出了市区。上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流动人口和新企业大量进入,解决市区的垃圾和污水问题显得日益重要。以前,大量的城市居民和工业污水都是通过600多个排污口直接排入长江和嘉陵江。

影响巨大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从2000年开始实施,帮助建设起庞大的污水截流网线,把污水收集起来,送往距离市区不远的两个新建的大型污水厂进行处理,两个厂的日处理能力超过90万立方。

项目的第二项内容是解决垃圾问题。在过去,垃圾都是直接堆放在城市周围的露天垃圾场,环境卫生极差,有时甚至随便倒入江里。现在重庆市有了一个现代化的垃圾填埋场,日处理垃圾1500-2000吨。世界银行重庆城市环境项目负责人哲理说:“这样每年50万吨的垃圾就不会再成为对环境的威胁了。”

新建的垃圾填埋场十分壮观-在位于重庆市郊小山包脚下,大面积的压缩垃圾覆盖上土和控制臭味散发的塑料膜。垃圾填埋场经理王渝昆说,填埋场很可能比原计划提前达到填埋库容。他解释说:“垃圾增长快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随着城市化和高速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第二个原因是改善了垃圾收集,收集率已达到近百分之百。结果就是垃圾越来越多。”

对重庆恰逢其时

世界银行为改善重庆城市环境提供了2亿美元贷款,这在项目获得批准的2000年是一大笔资金。王先生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重庆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的资金缺口。”项目开展的培训也帮助污水厂和垃圾处理厂引进了现代化的管理和运营方法。

距重庆市600公里的三峡大坝工程建设也增加了项目的紧迫性。

减少长江污染

假如不对污水进行处理,重庆市就有可能变成座落在一个巨大的污水坑边、背靠三峡大坝的城市。自从三峡大坝2002年部分竣工,下游水位明显降低,从而减少了长江的冲刷和吸收容量。项目的环境咨询专家李大宏说:“但是由于政府的努力和世界银行,长江得以保持了较好的质量标准。”

根据市环保局收集的数据资料,长江和嘉陵江的水质稳步改善:2006年的数据显示,重庆市90%的江水达到二级饮用水源标准,100%的江水达到三级标准(按照一到五级的标准衡量,三级水在处理后仍可安全饮用)。这些数据是10年来最好的记录(例如,2000年只有30%的水达到二级饮用水源标准)。

嘉陵江和长江沿岸各监测点的COD和BOD等有机污染物质也出现减少,或者至少保持稳定,尽管污水大量增加和长江流速放慢。

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到2008年底全部投入运营,届时处理量将达到全市污水量的90%。

对于作为重庆市命脉的两江,这是一个好消息。客货运轮渡在雾气缭绕的江两岸穿梭往来。游客来到朝天门码头观赏著名的两江汇合-碧绿的嘉陵江和土褐色的长江在这里汇合。但是,两江也是几百万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

李大宏说:“重庆市有56个取水口,还有更多的人从下游取水。所以,保持水质极为重要。”

年方20的女大学生沈曼雪常常和男友来码头散步。她说:“现在比几年前好多了,没有那么多垃圾漂浮物了,水比较清了,两江的分界线也更明显了。过去船上的垃圾就直接丢到江里。现在人们的环境意识高多了,政府也很重视。环境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


多媒体

Api
Api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