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文是甘肃省陇南地区的一名小学教师。对她来说,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里氏8级特大地震依然历历在目。地震造成中国西南地区470多万人受灾,张静文就是其中一员。
“当我们的教学楼最初开始晃动时,我只是不慌不忙地看了下天花板。直到后来我才知道那就是大地震,”她说。“这说明我们还缺乏这方面的意识,不知道怎么应对灾害。”
专家指出,地震的突发性和毁灭性决定了人们仅仅靠本能来应对是不够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地震多发地区开展灾害意识培训能够大大提高受灾者的生存机会。
世界银行通过全球减灾与恢复基金(GFDRR)的赠款援助,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旨在提高包括张静文在内的陇南地区教育管理人员、学校校长和教师的灾害管理能力。培训内容包括在国家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学习地震灾害预防及救治知识,参加地震现场及救援模拟训练及体验。
除此之外,这些来自陇南地区的教育系统工作者还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创新教学方法培训班,并到北京的一所国际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交流。
“跑动听写,第一次听说,也第一做,”张静文兴致勃勃地谈起在培训班上刚刚学到的新教学方法。“非常好玩,非常新颖,完全可以借鉴到我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学校是灾后重建的重点
这些培训活动是2009年开始实施的世行贷款“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内容之一。世界银行为该项目提供了7.1亿美元贷款,旨在帮助恢复和改善四川和甘肃两省地震灾区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卫生、教育设施,同时增强防震防洪能力。
甘肃省从中获得2亿美元贷款,用于“解决甘肃省陇南市重灾区526.48万灾民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甘肃省副省长冯健身说。
陇南地区的大部分居民住在山里,即便是城镇也是地处一隅,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长期以来,教育事业发展缓慢,学校校舍等硬件建设尤其滞后。
“5·12”大地震更是雪上加霜,全市有超过2600所学校在地震中严重受损。灾后安全评估把陇南地区62%的校舍定性为“危房”。全市50万学生和2600名教师只能在简陋的活动板房或临时性的帐篷里上课。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世行贷款项目支持陇南地区学校设施的重建和扩建,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食堂、体育场、澡堂等。
世行资助重建的5所中学和2所职业技术学校中已有两所竣工,其余的也将在今年内全部完工。
文县桥头乡为头村党支部书记米万明说:“过去,在我们偏远山区,学校大多是破旧寺庙改造而成的。如今,村子里最高大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