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每年都有数百万农村居民迁移到城市寻求工作机会。然而,对与许多进城农民工来说,他们居住条件十分恶劣,由于缺乏专业技能难以找到体面的工作,也享受不到基本的社会服务。
在世界银行机构发展基金(IDF)的支持下,重庆市针对这些问题实施了“加强重庆市农民工社会服务项目”,努力改善全市500万农民工就业和居住条件。
推动农民工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
为了让这些城市新移民更好地享受社会服务,重庆市建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公共服务平台”,覆盖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为农民工提供一条龙和一站式服务。
在沙坪坝区新桥街道服务中心,农民工谭炳东前来寻求帮助,他在重庆摆水果摊5年了,想要找一个固定的摊位。
“我想找个固定的门面,现在摆摊是流动起的,” 他对中心的工作人员李军说。
李军推荐谭炳东在正规的市场里租一个摊位。“你首先需要申请营业执照,”他告诉谭炳东。
接着,李军又耐心地为谭炳东讲解办理营业执照需要哪些手续。
李军介绍说,新桥街道服务中心每个月接待农民工200-300人次。“农民工到这里来咨询得比较多的一个是求职登记,再一个就是培训,还有一个就是维权,”他说。
在工作人员的热情帮助下,谭炳东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他满意地说:“我感觉我无论有什么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办法。”
丰富和完善逐级递进的社会化住宅体系
项目提出了蓝领公寓、农民工集体宿舍和阳光公寓的思路,对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需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供了经验。
40岁的廖先梅2011年来重庆打工,现在是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的一名操作工。住房通常是外来务工人员进城面临的首要难题,幸运的是廖先梅的公司为她提供了免费宿舍。
不仅如此,廖先梅很快发现厂区内还有更多的惊喜,比如图书阅览室。
“我吃了饭后就来这里,看一些生活方面的书,打下电脑,”廖先梅说。“我以前不会电脑,图书室的老师教会我学电脑,怎么开机,怎么使用,就能消磨下时间,娱乐一下,轻松一下。”
政府通过补贴和其他激励机制,鼓励当地企业为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提供更好的住宿条件。
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管理部经理周渝蓉介绍说:“我们有单独的职工楼,有洗澡堂,有食堂,有图书室,有球场,供我们职工进行文化娱乐生活。”
她说:“农民工占我们公司员工的75%以上。但这些农民工的流动率很低,我们给农民工提供的福利待遇是让他们的流动率降低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