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家庭财物、行李箱和床垫的小汽车、老旧中型货车和卡车源源不断地驶入黎巴嫩,家人挤坐在这些物件中间。这一景象在黎巴嫩北部和东部供叙利亚民众逃离国内暴力冲突通往安全之路的两个官方边境口岸每天都能见到。
黎巴嫩政府按照与邻国建立的强有力经济、社会和政治同盟,坚定地实行了“开放边境口岸”政策。人道主义援助机构、黎巴嫩国内及国际非政府组织以及人手不足且装备很差的政府部门正尽最大努力帮助难民流。目前,逃入黎巴嫩的难民总数已近100万,相当于黎巴嫩总人口的22%。
黎巴嫩面临的一大困境是其如何在资源贫乏、债务沉重、现金奇缺的情况下应对已然给安难民置社区带来巨大经济社会压力的难民潮所造成的影响。
应黎巴嫩政府请求,世行集团与其它联合国机构、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其它发展伙伴合作,针对叙利亚危机开展了经济社会影响评价。评价结果令人担忧:预计到2014年底,逃入黎巴嫩的难民人数将达160万,相当于黎巴嫩总人口的37%。今后15个月,黎巴嫩政府支出需大幅增加数十亿美元,才能满足难民对卫生、教育、供水和供电等公共服务不断飙升的需求。这将进一步扩大已然占其国内生产总值8.7%或37亿美元的财政赤字。
即便是在2011年3月叙利亚冲突爆发、数以十万计难民逃入黎巴嫩之前,黎巴嫩就已然受困于基础设施耗竭和公共服务不足。日均供电时间为18小时,农村地区远低于这一水平。公共供水服务提供每周最多不超过3天。面向低收入人群尤其是农村低收入人群的公立学校人满为患,面向这一人群的公办诊所和医院能力不足。这使得学校和医院成为近十年来媒体和公民社会活动关注的焦点。 难民流已使得这些公共服务部门的能力达到极限。
逃入黎巴嫩的难民受到了全国各地民众的接待,难民最为集中的地区为黎巴嫩北部和东部地区,两地的贫困农业社区居民已然在为养家糊口而苦苦挣扎。
预计难民人群规模不断扩大将对黎巴嫩经济增长造成影响,增加黎巴嫩人的贫困率和失业率,进一步加重黎巴嫩已然紧张的预算状况——2012年,黎巴嫩的公共债务总额升至577亿美元,是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34%,这一债务率是位居世界前列。
大量涌入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已在城市社区落脚,特别是贝鲁特及其郊区。对住房的新增需求正在推升这些地区的房租。
难民人群中大部分不具备任何技能,他们住在学校、临时帐篷、未完工的建筑工地、清真寺和黎巴嫩居民家中。落脚于北部省份阿卡尔省瓦迪哈莱德区的一户难民将一片马铃薯地中的一座厕所改为住处,供四个孩子居住,父母则在露天住宿,即便冬天将至可能也得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