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多管齐下保钱塘江一江清水

2016年2月29日



文章重点
  • 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服务覆盖率低
  • 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造福民生
  • 项目为小城镇改善环境服务发挥促进和示范作用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被称为浙江省的母亲河。滔滔钱塘江水哺育着世世代代的两岸百姓,至今仍是杭州市80%的市民和流域内1500万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

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钱塘江两岸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垃圾,对钱塘江的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污染,水质恶化又对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与大城市相比,小城镇在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滞后,服务覆盖率较低。

世界银行与浙江省政府合作,于2011开始实施钱塘江流域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在流域内22个乡镇和2个中心城区进行供水、污水收集处理和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供水  造福民生

位于钱塘江流域中段的诸暨市,是古代越国著名美女西施的故里,也是世界最大的袜业生产中心,占中国国内产量的70%,全球产量的30%,仅2014年一年就生产袜子258亿双。

人口的增长不断加大对供水的需求。据诸暨市水务集团副总经理王海江介绍,2010年之前诸暨西南片区的部分地区没有通自来水,生活用水主要靠井水。另一部分地区虽然通了水,但水压不足,水量不充沛,高层水上不去,有时还会间隙性地断水。

项目投资的青山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2010年动工,2014年投入运行,日供水能力4万吨。来自青山水库的原水,通过管道输送到青山水厂,经过净化处理后,输送到大唐、草塔、牌头、安华等四个镇20多万户居民家中,大大方便了居民用水。

草塔镇上余村村民杨丽红说她家过去吃的用的都是井水,有了自来水以后,做饭洗衣方便多了,也比较卫生。

对于草塔镇灵水村的1800多居民,水厂的建成不仅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水质的改善也减少了健康风险。村长戚国楚说,过去村民吃井水、河水,容易得肠道感染的毛病,“自来水厂建好以后,喝上放心水了,村民们很满意。”

企业也同样从供水改善中受益。大唐东方缘公司是一个有着500多名员工的制袜企业,水厂没建成前用水靠市区管网供水,因为管网末梢水压低,四楼以上就没有水, “现在六楼也有水了,也不用增压泵了,生产用水也稳定了,” 公司行政经理王旭兵介绍说。


" 整个项目的推进有力、有效,保证了环境的改善,提升了居民居住的质量,对推进浙江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 "

赵克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

治理水环境  古镇换新颜

兰溪市的游埠镇位于钱塘江的中游,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古镇。明清时期,这里曾是重要的水运码头,商贸繁荣,号称浙西四大名镇之一。

游埠溪从镇中穿过,溪上横跨着五座建于清代的古桥。桥身以青石砌成,桥栏上布满青苔,散发着古朴的韵味。

沿溪而建的民居白墙灰瓦,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建筑风貌。依水而居的古镇居民,也依然延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游埠溪遭到污染。由于没有污水处理厂,大量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溪水变得乌黑发臭,水面上长满水葫芦,两岸到处都是垃圾。

项目投资的游埠镇污水处理厂于2013年年底开始试运行,日处理污水可达5000吨。

骆金根老人是镇子上的老住户,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他说,游埠溪“以前是不脏的,很干净,我们都挑水吃的,喝这个溪水长大的,上游办工厂以后污染了,现在改造好了,没有臭味了,污水治理给我们老百姓带来很大好处。”

项目还对游埠古街和古溪进行了改造,清理河道垃圾,加固古桥桥基,建设沿溪景观。坑洼不平的街道铺上了石板,各种电线和管道都埋入地下。

23岁的陈凌是官酱园的老板。2014年大学毕业后,她在爸爸的资助下,买下了这座古老的酱坊,她用在大学学习的现代工商管理知识与祖辈传下来的手工技艺相结合,力图让这座百年老酱坊重新焕发青春。

对于游埠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陈凌由衷地表示欢迎,“我们以前那个门面,路很差,客人走进来也比较难找,现在青石板也铺起来了,地面也比较整洁,以前垃圾很多的,现在路面也干净清爽,游客也多起来了。”

古街上的老茶馆是镇上人吃早茶的地方。上午10点钟,吃早茶的人早已散去,茶馆里只有几个老年人在打牌。茶馆老板娘夏武春对古街修缮和环境整治也很满意。她说:“路也干净了,溪边的环境也好了,来来往往的人就多起来了,生意顺便也就兴隆起来了。”

经过环境整治,游埠古镇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

加强垃圾管理  保障水源地安全

建德市地处钱塘江上游,以20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自行设计、自主建设的新安江水电站最为出名。建德市民中有很多是修建水电站的职工家属和库区搬迁出来的移民。

新安江是杭州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地上游,建设现代化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防止污染地下水源至关重要。

建德市梅城垃圾填埋场于2011年8月开工建设,2013年9月投入试运行,目前日处理生活垃圾130余吨,解决了梅城、三都、大洋、杨村桥、下涯、乾潭、钦堂等乡镇近20万人的垃圾出路问题。

垃圾场负责人朱丽萍介绍说,梅城垃圾填埋场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工艺,“填埋库区采用了五层防渗系统,通过库底导排管把垃圾的渗滤液引到调节池,再通过处理站的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进行排放。”

在渗沥液处理站里摆着一排玻璃容器,展示的是污浊的垃圾渗沥液经过处理变成清水的过程。

朱丽萍从事环保工作已有20年,父亲也是从事环保工作的,她大学毕业后女承父业进入环保部门,从司机一直做到环保所副所长,几个月前又从退休老场长手中接过了梅城垃圾填埋场的管理重任。

下涯镇、杨春桥镇、梅城镇原有三个简易垃圾填埋场。梅城环卫所的退休职工周朝法告诉我们,所谓简易垃圾填埋场就是从附近村里租块地堆放垃圾, “后来垃圾越来越多了,臭气、苍蝇都起来了,附近村民意见很大。”

建德市城市管理局市容监管中心主任叶腾介绍说,“新场建起来以后,对原先三个老的填埋场进行了封场,主要是从环保考虑,下面铺上防渗膜,上面又压上土覆盖掉,重新种植绿化。”

简易垃圾填埋场的封场治理,减少了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也给全省垃圾无害化处理提供了一个示范。

小城镇环境治理示范

截止到2015年年底,项目已建成两座供水厂(诸暨市和金华市婺城区)、三座污水处理厂(尖山镇、衢江区、游埠镇)、一座垃圾填埋场(梅城镇),建德市的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项目将于2016年年底全部完成。

除基础设施建设外,项目帮助所在乡镇建立起可持续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服务提供模式,对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起了促进和示范作用。例如,省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施卫忠介绍说,项目为政府进行污水合理定价提供了参考依据,推动了项目所在镇级污水处理收费政策的实施,对浙江省全面落实镇级污水收费机制起到了示范作用。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赵克说,“整个项目的推进有力、有效,保证了环境的改善,提升了居民居住的质量,对推进浙江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他表示,“在项目的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努力,让钱塘江的水更加清澈,环境更加美丽,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Api
Api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