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著称,然而云南省也是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2010年云南省的人均GDP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云南省84%的土地为山地, 4500万人口中有3000万人口生活在农村以农业为生,25个少数民族占人口的三分之一。
云南省的劳动力文化和技能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劳动力只接受过9年以下的义务教育,非公有企业职业技术工人和一线操作工人的技能认证率只有24%和12%左右。随着对技能待需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对职业技术工人和一线操作工人的需求不断提高,劳动力技能缺口日益明显。与此同时,劳动力技能供需不匹配也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在2010和2011两年,云南省只有35%-45%的就业岗位招到工人,只有50%-55%的求职者找到工作。企业普遍抱怨“技术工人难找”,认为这是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
2012年,在中国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20年提升高技能人才占比的目标指引下,世界银行与云南省合作,提供5000万美元贷款开展云南省职业教育发展项目,目的是通过提高九所院校的职业教育质量和社会相关性,提升学校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整体能力,提高办学水平以适应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云南经济发展。
项目实施期为2012年至2017年,参与项目的云南九所职业院校为:云南省旅游学院、曲靖农业学校、大理市中等职业学校、腾冲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云南技师学院、云南交通技师学院、云南交通职业学院、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围绕六个方面开展活动: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开发、培训提高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能力、建立完善学生和教学评价体系,改扩建教学设施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省级协调、政策制定和监测评估能力等。
能力本位的课程和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
项目从解决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陈旧过时、偏重理论与行业需求脱节、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等问题入手。
在大理市中等职业学校,英国剑桥教育集团的教育专家受聘来校进行能力本位的积极教学法培训。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而积极教学法就是要改变这种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互动和合作学习获取知识,而能力本位就是要培养学生胜任未来工作和终身发展的基本核心能力。
语文课教师孙曼丹经过培训并在课堂教学中实际应用后体会颇深。她认为, “和以往传统的教学相比,采用积极教学法来开展教学,可以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己去学,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旅游专业课教师杨眉提到采用积极教学法前后学生的显著变化。“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完全不一样,自信心明显增强了,比如在老师提问时会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老师布置任务时会主动来承担,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会了互相帮助,互相支持,难能可贵的是还学会了如何去接纳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在有意见分歧时求同存异。”她说。
积极教学法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247班学生赵彭清说:“采用这种新型教学法我们不会分心,注意力都特别集中” 。他的同学刘斌认为这种教学法有助于 “增加我们的自信心” 。汽修专业中德二班学生张涛是个腼腆的小伙子,他说: “以前我性格有一点内敛,但是通过积极教学法,我变得大胆活泼了” 。
陈文彬校长介绍说,共有 143名教师参加了历时半年的两轮积极教学法培训。“我们以这个项目的实施为契机,广泛动员教师投身到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广大教师观念转变了,积极地参与新课改的学习培训,掌握新理念新方法,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身体力行。现如今课堂改变了,学生愿意学了,老师也发展了。”他兴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