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Navigation
专题报道

提升云南省职业教育 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2017年3月13日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著称,然而云南省也是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2010年云南省的人均GDP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云南省84%的土地为山地, 4500万人口中有3000万人口生活在农村以农业为生,25个少数民族占人口的三分之一。

云南省的劳动力文化和技能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劳动力只接受过9年以下的义务教育,非公有企业职业技术工人和一线操作工人的技能认证率只有24%和12%左右。随着对技能待需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对职业技术工人和一线操作工人的需求不断提高,劳动力技能缺口日益明显。与此同时,劳动力技能供需不匹配也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在2010和2011两年,云南省只有35%-45%的就业岗位招到工人,只有50%-55%的求职者找到工作。企业普遍抱怨“技术工人难找”,认为这是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

2012年,在中国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20年提升高技能人才占比的目标指引下,世界银行与云南省合作,提供5000万美元贷款开展云南省职业教育发展项目,目的是通过提高九所院校的职业教育质量和社会相关性,提升学校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整体能力,提高办学水平以适应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云南经济发展。

项目实施期为2012年至2017年,参与项目的云南九所职业院校为:云南省旅游学院、曲靖农业学校、大理市中等职业学校、腾冲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云南技师学院、云南交通技师学院、云南交通职业学院、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围绕六个方面开展活动: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开发、培训提高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能力、建立完善学生和教学评价体系,改扩建教学设施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省级协调、政策制定和监测评估能力等。

能力本位的课程和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

项目从解决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陈旧过时、偏重理论与行业需求脱节、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等问题入手。

在大理市中等职业学校,英国剑桥教育集团的教育专家受聘来校进行能力本位的积极教学法培训。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而积极教学法就是要改变这种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互动和合作学习获取知识,而能力本位就是要培养学生胜任未来工作和终身发展的基本核心能力。

语文课教师孙曼丹经过培训并在课堂教学中实际应用后体会颇深。她认为, “和以往传统的教学相比,采用积极教学法来开展教学,可以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己去学,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旅游专业课教师杨眉提到采用积极教学法前后学生的显著变化。“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完全不一样,自信心明显增强了,比如在老师提问时会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老师布置任务时会主动来承担,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会了互相帮助,互相支持,难能可贵的是还学会了如何去接纳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在有意见分歧时求同存异。”她说。

积极教学法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247班学生赵彭清说:“采用这种新型教学法我们不会分心,注意力都特别集中” 。他的同学刘斌认为这种教学法有助于 “增加我们的自信心” 。汽修专业中德二班学生张涛是个腼腆的小伙子,他说: “以前我性格有一点内敛,但是通过积极教学法,我变得大胆活泼了” 。

陈文彬校长介绍说,共有 143名教师参加了历时半年的两轮积极教学法培训。“我们以这个项目的实施为契机,广泛动员教师投身到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广大教师观念转变了,积极地参与新课改的学习培训,掌握新理念新方法,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身体力行。现如今课堂改变了,学生愿意学了,老师也发展了。”他兴奋地说。


" 以前我性格有一点内敛,但是通过积极教学法,我变得大胆活泼了。 "

汽修专业中德二班学生张涛

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企业参与职业学校的管理,既有助于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符合企业的技能需求,也有助于学生毕业时掌握职场需要的技能,解决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技术工人的矛盾。

各项目学校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集中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技术专家,把企业的最新理念、知识和技术引入学校,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适用性高技能人才。项目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

位于中缅边境的腾冲市是中国著名的翡翠玉石交易和加工中心。结合这一特点,腾冲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和腾冲万福珠宝有限公司在2013年合作建立了集“生产、销售、教学、培训”于一体的翡翠加工实训基地。学校安排学生到基地上课,企业指派经验丰富的玉雕师傅教学,提供加工材料和设备,还设置了学生作品销售专柜。

珠宝系学生杨晨达认为,“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提供了专业的设备和专业的师傅传授技艺,使学生的雕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为学生的作品提供了一个平台,把学生的作品推向市场,使学生能够了解市场行情,做出市场需要的产品。”

 “校企双方的密切合作加大了校企之间人员的互聘共用,充分发挥了行业专家在专业课建设、课程改革、教材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养、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万福珠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响表示。

建于1953年的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云南省创建最早的技工学校之一,目前在校生超过一万人,被誉为“云南省交通技工的摇篮”。 近年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包括德国博世、东风雪铁龙、上海大众、宝马、上海通用等多家大型汽车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了职业教育与企业培养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项目投资新建的汽车教学实训大楼更是为校企合作锦上添花,使教学内容可以与生产服务过程对接,把课堂变成生产服务车间,为学生提供了仿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课堂知识随时应用于实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趁还没有淡忘之前马上去动手操作,可以加深记忆,” 汽车应用技术系学生付录杰说。

院长杨经元介绍说,  学院改扩建了26个实验室,刊发了35本教材,采取理实一体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对学院的转型升级产生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杨颖学的是汽车商务与服务专业,她说在课改实验班里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设施设备比较齐全,加上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同学们逐渐具备了到企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

学院还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引进企业师资,按照企业需求共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计划、培养规格和教学内容,采取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由企业负责安排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有效地提高了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针对性,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市场无缝对接。

安大中机五菱宝骏4S店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受益企业。副总经理舒剑表示,“采用订单式培养,就是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包括思想道德、专业技能、发展方向等一系列标准来定向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企业与学院合作设计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开发了一系列教材”。他对校企合作表示满意,感谢学院为企业输送了大批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云南省职业教育发展项目办公室的项目主管付铁铮介绍说,在项目的推动下,校企合作正在向“校企合一”的模式发展,以设备、场地、技术、资金等多种形式合作办学,企业人才培养与学校教育计划融为一体,实现厂中有校,校中有厂的深度融合。

截止到2016年年底,项目共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32个,培训教师和管理人员6000余人,开发教材97种,新建教学实训楼13座、实验实训室121个,项目学校的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到87%。

到2017年年底项目结束时,就读生物化工、地质采矿、旅游和汽车工业等专业的直接受益学生人数预计将超过24000人。此外,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培训还将惠及全体学生,届时九所学校的招生总数预计将达9.6万人,其中近80%来自农村地区,30%为少数民族学生。

此外,云南省项目办还组织开展了多项研究,完成研究报告40份,通过在学校开展的研究将学校的改革成果制度化,并通过 《基于项目院校课程改革的质量提升研究》《职业教育适应产业转型发展的研究》等研究报告,将项目成果推广到全省,以促进职业教育水平全面提升,进而推动云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


Api
Api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