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受荒漠化危害严重,荒漠化土地超过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荒漠化是多种环境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候变化使荒漠化趋势进一步加剧。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大西北腹地,西、北、东三面被沙漠包围,60多年来一直在与荒漠化进行着不懈的斗争。2010年宁夏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97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7.2%。
沙漠不断扩展,滚滚黄沙掩埋了农田与村庄,迫使老百姓抛弃家园。
2012年,世界银行贷款8千万美元支持宁夏荒漠化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在宁夏7个县(市区)进行荒漠化治理,恢复自然植被并采取其他生态保护措施。
固沙造林 恢复植被
白芨滩治沙林场位于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的灵武县,总面积约75000公顷,年降雨量只有16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超过2000毫米。黄沙冲入距离不远的黄河,抬高了河床,加大了洪水泛滥的风险。
在项目的资金支持下,白芨滩林场在多年积累的治沙经验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水施策,采取了1+4精准造林技术。
“ ‘1’指的是草方格固沙,这是基础和保障。‘4’指的是4个具体技术:雨季穴播、营养袋造林、撒播造林和春秋植苗造林,这4项措施互相做补充。”林场场长王兴东介绍说。
在流动沙丘上铺设一米见方的草方格,在草方格里种植柠条、花棒、杨柴等沙生灌木,使流动沙丘固定下来不再移动,植被逐渐得到恢复。
在沙区边缘有水的地方,采取节水滴灌技术,培育针阔乔灌混交林,在沙区与农田、村庄之间构筑起一道生态屏障,保护农业生产和社区百姓免受风沙侵害。
经过6年的治理,白芨滩治沙面积达到63万亩,造林成活率达到70%,植被覆盖度达到40%以上,有效地遏制了毛乌素沙地的南移和西扩。
在同样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的盐池县,昔日的漫漫黄沙如今已被一片草木葱茏、生机盎然的景象所代替,这正是大规模草方格治沙与多年封山禁牧的结果。
盐池的滩羊以高品质的轻裘皮和鲜嫩的羊肉著称。但过度放牧是造成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盐池县实行禁牧,羊由传统的放养改为圈养。项目补贴农户修建羊圈,购置运输车辆和农用机械,开发替代生计,修建道路等基础设施,并开展宣传教育,帮助农户认识到禁牧对恢复退化土地的重要性。
“项目在盐池治理面积1.6万亩,使盐池县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扬沙尘天气平均减少了11天,生物多样性也改善了,一些多年生的牧草相继出现,”盐池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副局长陈志栋说。
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前沿的中卫市,长期面临荒漠化威胁,治沙的历史可以回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为保证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的安全通行,从此开启了大规模治沙的序幕。草方格固沙法正是在中卫被创造出来。
在中卫市,草方格的规模之大令人惊叹。在漫漫沙海里,一望无际的草方格就像一张巨大的网,将流沙牢牢网住。
扎草方格,是劳动密集型工作。农民工两人一组,女人先把麦草均匀地铺在沙地上,男人再用铁锹把麦草一半扎入沙里一半留在外面。沙漠植苗器的发明将成活率提高了20%,劳动成本降低了一半。
项目在中卫的治沙面积达到37万亩,其中扎草方格32万亩,营造多功能灌木林5万亩,形成了一道生态屏障,保护了城市和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中卫的旅游业蓬勃发展,游客从四面八方来到 “沙坡头”观光旅游,感受浩瀚大漠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