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曾是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之一,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35万人,贫困发生率10.5%。
为助力广西的脱贫攻坚战,世界银行2018年批准向广西扶贫示范结果导向型贷款项目提供贷款4亿美元。
“这是我国在扶贫领域第一次使用结果导向贷款工具。”广西乡村振兴局(原广西扶贫开发办公室)总经济师刘康介绍说。
结果导向型贷款是世界银行的一种新型贷款工具,将贷款资金支付与项目取得的结果挂钩,支持制度建设与创新。
“我们以贷款为载体,与世界银行合作,推进扶贫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政府整个扶贫工作的管理能力和扶贫效果。”刘康说。
广西扶贫示范项目将支持重点放在三个方面:加强全区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建立全区脱贫攻坚基础设施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推进涉农整合资金的使用。
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在精准扶贫、精准施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平台涵盖全区54个贫困县、5379个贫困村、155万多贫困户、635万多贫困人口的详细信息,比如家庭成员、承包土地、收入来源、致贫原因、住房、教育、医疗、安全饮水、通电通路、享受的帮扶政策等。
数据库也包含各种脱贫攻坚政策措施的信息,比如财政投入、基础设施、易地搬迁、省外务工、农民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等信息。
从人工填写的纸质报表到电子化的大数据平台,实现了一个历史性的飞跃。信息处副处长肖宏兵说,“以前我们下去调研的时候,都要背好几大本手册,现在不用了,拿手机就行了。” 他认为这是 “对广西的脱贫攻坚是一个震撼性的创举,也为下一步做乡村振兴防贫监测平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大数据平台对于基层扶贫干部提高工作效率大有帮助。 “我们通过这个系统可以了解到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脱贫前的贫困度,脱贫后的生产生活情况。”进结镇副镇长苏凤行深有体会地说,“如果发现贫困户收入出现变化或者下降,就要分析原因,入户核查,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了真正做到解群众所需,广西全区106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都建立了脱贫攻坚基础设施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识别采取了自下而上的参与式方式,从村级开会征求意见开始。
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最急需的项目是什么,比如是安全饮水、通电还是通路,然后向乡镇政府申报,审核后再报到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完成入库。项目库内的项目信息在村级、乡镇和县级实行全过程公示。
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政府扶贫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 “现在不需要到现场就可以全面了解项目的实施情况,监测更全面,管理更高效,便于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督促各地加快项目建设。” 项目处黎俊副处长表示。
项目的资金来自从哪里来呢?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是关键。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中央和自治区多个部门投入多项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解决最迫切的需求或优先项目,有利于实现资金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这就形成了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投入新机制,解决过去财政资金使用分散化、碎片化的问题,增强贫困县对脱贫攻坚的资金保障能力。” 广西财政厅农业处副处长李侠说。资金项目的审批权限完全下放到县级,由贫困县决定资金如何使用。
世行项目设计的结果评价指标也用于对整合涉农资金的绩效评估。广西财经学院教授梁素萍和她的团队在世行贷款项目中担任第三方监测,对涉农资金整合的绩效进行评估。她认为绩效评价体系是世行的一个重要贡献。
“这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监测监督,看看钱花的是否物有所值,也可以帮助各级政府利用这个工具很好地进行政府的管理和政府职能的改革。” 梁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