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之时,在菲律宾的梯田里,农民们将收获的稻米装上卡车,沿着新建的公路运往市场。在印度尼西亚的旅游村里,店主们一面欢迎游客们前来体验传统文化,一面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手工艺品。在斐济郁郁葱葱的瓦努阿岛上,为促进岛上的旅游业发展,建设气候韧性基础设施、创造就业机会和支持能力建设的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这些变化表明,战略性投资正在东亚与太平洋地区 (简称EAP) 创造就业岗位——这一使命从未像现在这么紧迫。发展中国家有 12 亿年轻人将在未来十年达到工作年龄,如果不加快创造就业岗位,就可能只有约三分之一的人能找到工作,事关重大,不容忽视。仅在东亚太平洋地区,就将有约 3.2 亿人达到工作年龄,但根据目前的预测,可能只能增加 1.1 亿个新工作岗位。
就业是最有效的脱贫途径
作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东亚太平洋地区在过去二十年里创造了 1.31 亿个新工作岗位,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巨大转变。这一增长提高了整个地区的生活水平, 2010 年以来从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变推动了大多数东亚太平洋地区国家的减贫进程。例如,越南在2010 年至 2020 年取得的减贫进展几乎完全归功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带来的劳动收入增长,柬埔寨、菲律宾和泰国的情况也很相似。
利用资金与知识支持东亚太平洋地区发展进程
世界银行集团与各国政府和各利益相关方合作,影响政策制定,提供投资资金,促进私人资本创造就业岗位。世行通过知识和数据,识别出私营部门增长和投资面临的障碍。
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国别增长与就业报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在印度尼西亚,分析显示就业质量是个问题,而在菲律宾,能否取得新进展则取决于实施改革以维持空间收敛、释放生产率、改进资源配置和扭转经济的内向型转变。
世界银行的发展政策贷款 (简称DPL) 对于实施改革至关重要,如下所示:
菲律宾可持续复苏发展政策贷款项目支持对外资开放基础设施服务的改革,有望将制造业生产率提高 3.2%,并促进创造就业岗位。
印度尼西亚投资与贸易改革发展政策贷款项目吸引了私人投资,改革了贸易政策,从而使开放行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增加了 23%,有可能到 2026 年之前创造 320 万个新工作岗位。
柬埔寨增长与韧性发展政策贷款项目通过简化企业注册流程和畅通中小企业信贷渠道,将申办新营业执照的办理时间缩短了 30%,培育了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正在开展新的就业导向项目。菲律宾包容性增长与就业发展政策贷款项目解决私人投资和技能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而印度尼西亚就业与增长发展政策贷款项目则力求在2026年之前创造约70万个新增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