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7日,华盛顿:世界银行在2011年6月版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在走出金融危机之后,发展中国家需要集中精力解决各国面对的挑战,诸如通过结构改革实现平衡增长、对抗通胀压力、应对大宗商品价格高涨等等。
与此相反,在失业率高企、居民和银行部门预算合并、除其他因素外对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等与危机有关的问题影响下,高收入国家和诸多欧洲发展中国家的前景依旧阴云密布。
世界银行预测,随着发展中国家达到满负荷运作,其增长率将会比2010年的7.3%有所放缓, 2011至2013年降至每年6.3%左右。高收入国家的增长率将会从2010年的2.7%到2011年放缓至2.2%, 2012年和2013年再度回升至2.7%和2.6%。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说:“从全球来看,2011年GDP[1]预计增长3.2%,2012年会缓慢上升到3.6%。但石油和食品价格一涨再涨会严重抑制经济增长和伤及贫困人口。”
日本近期的事态和中东北非地区的政治动荡导致国内增长急剧减速,但预计对其他经济体的溢出效应是温和的。2011年日本的GDP很可能是零增长。在中东北非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中,2011年预计GDP增长最乏力的国家是埃及(1%)、突尼斯(1.5%)和利比亚[2]。虽不确定,但埃及和突尼斯的增长率预计在2012年会出现回升,到2013年达到接近5%。
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的强劲增长导致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全球挑战,包括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胀节节攀升以及随着货币政策收紧和利率上调可能诱发的破坏性热钱卷土重来。
世界银行发展预测局局长汉斯·蒂莫说:“尽管高收入国家的形势依然紧张,但发展中国家始终保持韧性。但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在超负荷运作,存在着过热的风险,特别是在亚洲和拉美地区。货币政策已作出反应,但财政和汇率政策可能还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来抑制通胀。”
发展中国家在2011年3月份通胀率达到同比接近7%,比2009年7月份的低点高出3个百分点以上。在高收入国家通胀也再度抬头,4月份达到2.8%。通胀率升幅最大的是在东亚和中东北非地区,折射出前者的产能限制和后者的食品价格影响。
油价高企和由于恶劣天气造成的粮食产量下降导致了食品价格上涨,对于食品支出在收入中占很大比例的贫困人口造成了不利的后果。虽然在2010/11年价格飙升期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国内食品价格涨幅远远低于国际价格(2010年6月份以来国内价格涨幅为7.9%,而国际价格涨幅为40%),但随着国际价格变动逐渐传导到国内市场,本地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上涨。此外,一旦2011/12年农作物收成不好,食品价格就有可能再度攀升,对贫困家庭的收入、营养和健康造成更大的压力。
全球宏观经济主管、报告主要作者安德鲁·伯恩斯说:“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金融危机已经结束。现在必须集中力量将货币政策调整到更为中立的立场,并重建财政缓冲能力以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利用反周期政策来应对危机。中期前景越来越依赖于能够带来生产率提高和可持续增长的慢作用的社会、监管和基础设施改革。”
[1] 按照2005年市场价格和汇率衡量(或者采用购买力平价加权总计为2010年4.8%,2012年4.4%,2013年4.5%)。
[2] 由于没有利比亚可靠的GDP数据,因此无法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