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批临时再造林信用额度核发
2012年12月28日,北京: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项目昨天获得“清洁发展机制”首批碳减排信用额度签发。 该再造林项目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全球第一个注册的再造林项目,共恢复森林3000公顷, 获得第一期核查临时减排额度13.1964万吨。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罗兰德说:“中国近年来森林面积迅速恢复和扩大,在通过植树造林和再造林吸收二氧化碳方面存在着巨大潜力。广西项目示范了延缓气候变化的一种有效的创新方式。”
广西珠江流域是中国植物物种最为丰富多样的地区之一,但20世纪50年代以来森林植被曾遭受严重破坏,放牧、火灾和采伐薪柴也造成了当地森林植被的严重退化。尽管上世纪90年代做过一些恢复森林的努力,但仍有很多地区处于荒芜状态或林木稀疏。
在自治区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当地农户与苍梧县康源林场、苍梧县富源林场、环江县兴环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环江县绿环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合作,以当地树种为主开展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在环境退化地区开展再造林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水土保持起着重要作用。在中国第三长河珠江流域植树造林,有助于通过减少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通过改善栖息地、增加与自然保护区周边相连的森林,增强生物多样性。
广西再造林项目采取创新方式,在地方层面上将林木吸收的二氧化碳作为一种“虚拟经济作物”,通过向世界银行生物碳基金出售碳信用额度并通过松香等林木产品的销售,使社区直接从中获利。项目村共同参与实施项目的决策,并由当地林业企业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除了出售碳信用额度和林木产品所得收入外,项目在三十年信用额度计入期 还可吸收当地农户约1.5万人参与植树造林和森林管理,创造约380万人日的工作机会和30个长期就业岗位。
广西再造林项目也提高了当地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意识。环江县川山镇乐依村建立屯47岁的村民谭继明说:“我们从没想到卖清洁空气还能赚钱。”该项目2007年注册以来,在如何通过碳交易加强项目的长期财务可持续性方面发挥了示范效应,并提高了中央和省级的林业管理能力。2010年,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成立并采用了相同的模式进行造林温室气体吸收项目的管理。
广西林业厅项目办主任李贵玉说:“这个项目引起了各行各业和各地的关注,我们接待了国内外多批人员考察。我们很高兴能够分享我们获得的经验教训,这个项目作为一个成功的试点确实发挥了示范作用。”
相关资料: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UNFCCC)下的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是《京都议定书》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其目的是通过低成本、高效益的方式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CDM允许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项目获得核查减排(简称CER)信用额度,每个信用额度相当于减排一公吨二氧化碳。这些CER可以进行交易和出售,允许发达国家利用其达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一部分减排指标。
世界银行生物碳基金创建于2004年,在CDM下从全世界五个地区超过16个国家20多个项目购买减排信用额度。该基金的资金用于支持土地退化的治理项目:其中一半提供给以恢复环境为目标的项目,25%用于薪柴项目,21%用于木材生产项目。所有项目都直接使贫困农民受益;在多数项目中农民是在自有土地上植树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