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6日,华盛顿:世界银行最新《全球发展地平线》报告说,从现在起十七年后,全球资本存量的一半、总计158万亿美元(以2010年美元不变价格计)将在发展中国家(目前为不到三分之一),东亚和拉美地区在这一资本存量中占比最大。该报告探讨了未来20年投资、储蓄和资本流动模式的变化趋势。
报告以《未来的资本:相互依存的世界中的储蓄与投资》为标题,预计发展中国家到2030年在全球投资中的比重将增加两倍,从2000年的五分之一上升至五分之三。随着世界人口从2010年的70亿预计到2030年增加到85亿和发达国家出现快速老龄化,人口变化将会对这些结构性变动产生深刻的影响。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考什克·巴苏说:“《全球发展地平线》是窥测未来的最佳努力,通过整理大量的统计信息来开展这项研究。我们从韩国、印尼、巴西、土耳其和南非等不同国家的经验中了解了投资对推动长期经济增长所起的核心作用。用不了一代人的时间,全球投资就将由发展中国家占主导地位。而在发展中国家里,中国和印度预计将成为最大的投资国,2030年这两个国家加在一起将占到全球总投资的38%。所有这一切将会改变全球经济景观,而《全球发展地平线》分析了这个过程。”
生产率追赶、日益融入全球市场、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教育和健康改善,都有助于加快增长和创造大量的投资机会,而这些反过来又促使全球经济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青年人口膨胀也起了进一步的促进作用,从现在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总人口预计将会增加14亿多人,人口红利有待收获,尤其是在人口相对年轻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地区。
好消息是,与过去不同的是,发展中国家将有可能拥有未来大规模发展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服务投资所需要的资源。发展中国家旺盛的储蓄率预计将在2014年达到峰顶,占到国民收入的34%, 从现在到2030年年平均可达32%。从整体看,发展中国家到2030年将达到25至27万亿美元全球储蓄额的62%~64%, 而2010年比重为45%。
世行发展预测局局长汉斯·蒂莫说:“虽然拥有高储蓄率来满足未来巨大的投资需求,但发展中国家要想得益于目前出现的结构性变化带来的好处,还须进一步改善他们目前有限的国际金融市场参与。”
《全球发展地平线》报告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人均收入水平趋同的速度以及这两类国家的结构转型(比如金融业发展和制度质量改善)速度,描绘出两种不同情景。第一种情景设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渐进式趋同,第二种情景则设想趋同速度要快得多。
渐进式趋同情景与快速趋同情景对未来20年世界年平均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分别为2.6%和3%;发展中国家的年平均增长率在渐进式趋同情景中为4.8%,在快速趋同情景中为5.5%。
在两种情景中,发展中国家到2030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将占总就业人数的60%以上,发展中国家将占全球贸易的50%以上。这种变动将随着人口变化而发生,而人口变化将会增加对基础设施服务的需求。的确,报告估计发展中国家从现在到2030年的基础设施融资需求为14.6万亿美元。
报告还指出,随着东亚、东欧和中亚的人口老龄化,储蓄率将会出现最大幅度的下降。人口变化将考验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而复杂的政策挑战将来自于为减轻医疗和养老金负担同时又不对老龄人口造成严重生活困难所做的努力。与此相反,撒哈拉以南非洲由于人口相对年轻且增长很快,加上经济增长强劲,将会成为唯一不会出现储蓄率下降的地区。
不过,从绝对值来看,储蓄额将继续以亚洲和中东地区为主导。按照渐进式趋同情景,2030年中国的储蓄额将远远超过任何其他发展中国家,以2010年美元不变价格计将达到9万亿美元,印度第二,为1.7万亿美元,均超过2020年代日本和美国的储蓄水平。
因此,按照渐进式趋同情景,中国在2030年将占到全球投资的30%,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加在一起占13%。从金额来看,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额将达到15万亿美元(以2010年美元不变价格计),而高收入国家为10万亿美元。中国和印度将会占到全球制造业投资总额的将近一半。
报告主要作者、世行资深经济学家莫里齐奥·布索罗说:“《全球发展地平线》清楚地揭示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大,毫无疑问这是一项重要的成就。不过,即便各国间的财富分配更均等,也不意味着各国国内人人都能平等受益。”
报告发现,一个国家受教育程度最低的人群储蓄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储蓄,这说明他们无力改善获取收入的能力,就最贫困人口而言是无力摆脱贫困。
布索罗说:“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可以在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尤其是针对穷人的政策促进私人储蓄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地区摘要:
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储蓄率将会下降,投资率降幅甚至会更大,但两者按照国际标准衡量仍然很高。尽管储蓄率和投资率下降,但由于经济增长强劲,该地区在全球投资和储蓄中的比重从现在到2030年都会处于上升趋势。该地区正经历巨大的人口红利,劳动年龄人口每10人抚养非劳动年龄人口不足4人,人口抚养比为全世界最低。这一人口红利在2015年达到峰顶后将会结束。劳动力增长将会放慢速度, 2040年该地区的人口抚养比可能会在所有发展中地区里名列前茅(劳动年龄人口每10人抚养非劳动年龄人口5.5人以上)。中国作为该地区的主要推动者,预计将会继续拥有大量经常账户盈余,因为中国在向减少公共部门参与投资过渡时投资率会出现大幅下降。
东欧中亚地区在人口变迁方面走得最远,到2030年将成为达到人口零增长的唯一的发展中地区。人口老龄化预计将致使该地区的经济以温和速度增长,也有可能导致储蓄率下降,降幅超过除东亚外的其他发展中地区。该地区储蓄率的下降幅度可能超过投资率,在这种情况下,该地区各国将不得不靠吸引更多流动资本进行投融资。该地区还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财政压力。例如,按照目前的养老金计划,土耳其到2030年公共养老金支出将会增加50%以上。该地区其他一些国家也将会面临养老金和医疗支出的大幅增加。
拉美加勒比地区从历史上看就是一个储蓄率偏低的地区,到2030年可能成为储蓄率最低的地区。虽然人口变化将会发挥积极作用,因为人口抚养比下降趋势预计会持续到2025年,金融市场发展(导致预防性储蓄减少)和经济增长放慢将会起到平衡作用。同样,人口对劳动力增长产生的先升后降的影响意味着投资率预计在短期会出现上升,然后逐渐下落。然而,该地区不平等与储蓄之间的关系还暗示着另一种情景。和其他地区一样,较贫困的家庭储蓄往往少得多;因此,提升获取收入的能力,收入增加和减少不平等,就有可能不仅提高国民储蓄率,而且更重要的是打破贫困家庭储蓄率偏低所造成的持久的贫困陷阱。
中东北非地区在金融市场发展方面有巨大的空间,因而有潜力保持投资,但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也会导致储蓄减少。因此,经常账户盈余从现在到2030年根据金融市场发展的速度可能也会出现温和下降。该地区处在人口变迁的相对早期阶段:以仍在快速增长的人口和劳动力为特征,但老龄人口比重也在上升。家庭结构的变化可能也会影响到储蓄模式,从两代人家庭和以家庭为基础养老向家庭规模缩小和更多依靠财产收入养老过渡。该地区低收入家庭使用正规金融机构储蓄的比重最低,因此金融市场有机会在家庭储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南亚地区从现在到2030年都将是储蓄率和投资率最高的地区之一。然而,根据快速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范围大小,储蓄、投资和资本流动的结果会有很大差异:在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发展加快的情景下,高投资率会得以保持,同时储蓄大幅下降,意味着巨额经常账户赤字。南亚是一个年轻的地区,到2035年前后有可能成为世界上劳动年龄人口与非劳动年龄人口之比最高的地区。投资从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全面转移可能在南亚地区特别突出,该地区制造业占总投资的比重预计将会提高近一倍,而服务业投资预计会增加8个多百分点,达到总投资的三分之一以上。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由于劳动力增长强劲,投资率将会保持稳定。该地区将成为唯一在金融市场温和发展情景下储蓄率不会出现下降的地区。在经济增长加快的情景下,较贫困的非洲国家会经历更深层的金融市场发展,外国投资者将会越来越愿意在该地区投资。撒哈拉以南非洲目前是所有地区中最年轻的地区,人口抚养比最高。在本报告涵盖的整个时间段内及之后,人口抚养比将会稳步下降,带来长期持久的人口红利。该地区在未来20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最大(相对GDP而言)。与此同时,基础设施投融资有可能向加大私营部门参与的方向转变,私人资本流入、特别是来自其他发展中地区的私人资本流入将会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