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3日,新加坡:世界银行公私合作基础设施咨询基金(PPIAF)今天在新加坡召开的“世界城市峰会”上发布新报告称,世界各国城市破败老城区再生的第一要素是私营部门参与。
“城市再生项目很少由公共部门单独实施,资金需求量之大是多数城市难以满足的,”世界银行社会、城市、农村及韧性全球实践局高级局长艾羿德说,“私营部门参与是决定再生项目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打造市民能够在其中生活、工作与发展的城区的项目。”
每个城市都有闲置土地或城市贫困地区,其中大多往往是城市增长和生产率模式变化的结果。在占世界城市人口增长90%的发展中国家,在破败的旧城区集中了越来越多的贫困弱势居民。这些地区使其居民遭受边缘化和社会排斥,对其向上流动可能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
《城市土地再生:利用私人投资从业者指南》研究了世界八大城市的再生计划,这些城市包括艾哈迈达巴德、布宜诺斯艾利斯、约翰内斯堡、圣地亚哥、新加坡、首尔、上海和华盛顿特区,记录了它们在这一领域应对挑战所走过的历程。
在位于世界不同地区城市的经验基础上,报告研究了旧城区、老工业区或老商业区、港口、滨水区和历史街区等项目。虽然这些案例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的共同点是在破败城区再生改造项目中有大量的私营部门参与。
报告在每个城市案例研究中挑选出成功的政策及金融工具,同时也指出城市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报告认为成功的城市再生分为四个明显的阶段:划定范围、规划、融资和实施。每个阶段包括一整套特有的机制,可供地方政府用于再生项目的系统设计。
例如,在新加坡,在大型集装箱码头占主导后,被污染的新加坡河不再用于贸易活动。
”为了利用新加坡河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潜力进行再开发,新加坡政府启动了一个改造项目来保护文化遗产,改善环境,打造步行休闲娱乐场地。其他地方开展的类似项目也都能促进城市再生和振兴地方经济,”世界银行常驻新加坡的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中心主任乔丹·施瓦茨说。
不过,在探索城市破败地区解决之道时并没有普遍适用的做法。报告强调说,虽然报告介绍的各种工具在世界很多城市成功奏效,但没有哪种解决方案是对所有城市和各种情况普遍适用的。报告还强调说,在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下,任何城市都能启动城市再生过程,但能否成功利用土地规划和金融工具则取决于完善而执行得力的区域划分和财产税制度。
“没有两个城市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世界银行根据城市面临的具体问题及其目前的管理和金融环境,打造了一个在线决策工具,”报告作者拉纳·阿米塔玛瑟比说,“地方政府可以使用报告里收集的信息,逐渐扭转老城区的经济、社会和物理性衰败趋势,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包容性发展。”
新报告列举的老城区改造案例包括:
- 在智利圣地亚哥市,1950至1990年期间人口流失近50%,住房存量减少33%。但该市采取以增加老城人口为目标的国家住房补贴政策,扭转了这一趋势。在1.38亿美元政府补贴的刺激下,整个项目期间私人资本投资达到30亿美元。
- 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曾濒临不可持续的边缘,因为城市蔓延脱离了老城区,留下了滨水区的黄金地段及大量建筑与工业遗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市利用波多黎各马德罗的自筹资金城市再生项目对170公顷闲置地段进行再开发,改造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混合用途滨水街区。项目总投资达17亿美元,其中3亿美元投资是城市的卖地收入。
- 韩国首尔市中心一度出现居民及商业活动大幅减少,而地块小、街道窄和地价高,导致开发成本高昂。从1975至1995年期间,首尔市中心区流失人口一半以上,以非法占用者和租户为主的不达标住房超过城市平均一倍。为此首尔启动了清溪川复兴改造项目,将一条18车道高架公路改造为城市中心的溪流和16.3公顷的公共绿地,显著提升了周边房地产价值和市中心区的多元化利用。
- 在印度的艾哈迈达巴德,萨巴玛蒂河河畔的棉纺厂关闭导致工人失业,沿河形成大片非正规居民区,既不安全和肮脏不堪,也降低了防洪能力。作为应对措施,该市成立了一个开发公司,对两岸200公顷滨河土地进行开发,通过出售所开发土地收入的14.5%支付项目成本,而其他滨河土地则改造成为公园,并通过一个国家项目对工人进行了安置。
- 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18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内,一系列有目标的再生项目使住房空置率从2003年的40%到2008年降低到17%,房产交易量以类似速度增加。自2001年以来,约翰内斯堡发展局投资在约堡老城区每投资100万兰特(约等于6.3万美元),就能带动1800万兰特的私人投资,打造了价值6亿兰特的房地产和31亿兰特的基础设施资产。
查阅报告全文请登录: https://urban-regeneration.worldbank.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