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3日,北京:世界银行的一份新报告分析了中国、越南、菲律宾三国农业污染情况、主要驱动因素、以及已报道的农业污染影响,提出这些国家有可行的技术方案和逐渐提升的政治意愿来治理农业污染问题,认为农业污染治理的前景充满希望。
《农业污染的挑战:来自中国、越南和菲律宾的实证》报告汇集了各种农业污染物及其影响的大量公开数据,指出了更清洁、更安全的农业发展方向。虽然农业污染物种类繁多,但一系列的技术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改善牲畜粪便和作物秸秆管理,优化农用化学品、农膜、畜药和饲料的使用。报告同时指出很多解决方案也提供了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价值的机会。
世界银行主管可持续发展的副行长劳拉∙塔克说:“农业增长在过去30年对东亚地区的粮食安全和数百万人口脱贫起了重要作用。然而,这种增长也带来了高昂的代价,在东亚地区造成了从未有过的土壤、水体和空气污染。投资预防和治理污染是确保农业发展成果具有可持续性的关键。良好的污染治理政策和措施能够在改善人类和环境健康的同时,提升农业生产的利润率,促进具有竞争力的食品工业发展。”
治理农业污染可以推动落实新的国家政策重点,包括加强粮食安全、增加农产品的价值、改善食品质量、吸引新一代农民和粮食加工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应对气候变化等。从这方面来看,农业污染治理可以被视为是各国实现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经之路。
农业增长和集约化支撑起了在世界上经济增长与城市化速度最快的东亚国家。但在部分地区,农业也成为其自身成功的牺牲品,农业生产的环境足迹日益加深。在农业生产集约化的地区,农业即便不是造成土壤、空气和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粮食生产中过量施用农药和化学品也影响到国内的食品安全和出口市场的准入。虽然东亚国家的农业污染在逐渐加重,但由于农业污染是在地域上高度分散的,农业污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没有受到重视的。
世行的这一报告阐述了政府部门怎样才能提高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投入充足的资源治理重点的农业污染问题,推动和激励不同规模和能力水平的农业生产主体采用更好的生产方式,支持创新和学习以领先于污染的挑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更可持续的增长。报告指出,虽然农业污染治理需要前期投资,但很多解决方案提供了双赢的机会,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减轻农业生产的环境影响。
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副行长维多利亚∙克瓦说:“这个报告表明,调整政府公共政策和支出向污染治理倾斜,对农民和消费者都有利。世界银行承诺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这一调整。”
作为消除贫困使命的组成部分,世界银行积极支持东亚及世界各国治理农业污染的努力。在中国,世行有逾10亿美元贷款项目通过多种方式治理农业污染问题,比如在河北省减少化肥施用过程中的氨气排放,管理和削减湖南污染耕地的风险,控制千岛湖的农业径流污染,削减广东省作物生产和养殖业污染以保护广东的海岸和海口生态系统。在越南,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未来五年将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帮助推广水产养殖的创新做法,在增加对虾产量的同时,减少对约10万公顷水域的污染,帮助农民增收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此外,越南也在牲畜养殖业扩大沼气池建设规模,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水稻种植户中推广合理使用化肥和农用化学品。在菲律宾,世行贷款灌溉项目培训农民掌握干湿交替的种植方法,既节水节电,又能带来水稻增产。此外,由碳基金资助的项目致力于减少菲律宾全国养猪场的甲烷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