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Navigation
新闻稿 2018年10月11日

巴厘岛金融科技议程:成功把握金融科技机会的蓝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今天发布了《巴厘岛金融科技议程》。它包括12项政策建议,旨在帮助成员国利用正在改变金融服务提供方式的金融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和机遇,同时对其内在风险进行管理。

议程提出一个各国在国内政策讨论中须考虑的高层问题的框架,目的是指导两家机构员工开展业务及与国家当局的对话。议程的12项内容(见下表)是根据成员国的经验提炼而成,涵盖了金融科技赋能、确保金融部门韧性、化解风险和促进国际合作相关的内容。

“据估计全世界还有约17亿成年人无法获得金融服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说,“金融科技可以对他们以及广大成员国产生重要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各国都在努力取得效益,同时也降低风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也为了确保金融科技革命使广大民众而不仅仅是少数人受益,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这一议程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框架,有助于各国评估各种政策选择,根据本国的国情和优先重点进行调整使用。”

“巴厘岛金融科技议程提供了一个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框架,特别是对于金融服务可及性低的低收入国家。”世界银行集团行长金墉表示,“各国都希望扩大金融服务的可及性,世界银行集团将集中力量提供有利加强金融服务、化解风险和实现稳定和包容性增长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拉加德女士和金墉博士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巴厘岛年会期间在一个专题讨论会上提出这项议程的。印度尼西亚财政部长英卓华(Sri Mulyani Indrawati)、南非储备银行行长丹雅格(Lesetja Kganyago)和英国央行行长兼金融稳定委员会主席卡尼(Mark Carney)与他们共同发布了这项议程。

由于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是基金组织和世行成员国,两大机构有条件收集各国信息,反映处于不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成员国各自的需求和目标。他们也可以提供一个论坛,以分享那些非国际标准制定机构成员国的经验,比如反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市场一体化和消费者保护。金融稳定委员会以及其他几个国际标准制定机构已在研究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并说明了监管监督工作的重点。

随着成员国需求的性质和范围渐趋清晰,根据《巴厘岛金融科技议程》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员工将着手制定两机构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具体工作规划。基金组织的初步重点将放在金融科技对国家和全球货币金融稳定以及国际货币体系与全球金融安全网发展的影响上。

根据《巴厘岛金融科技议程》,世界银行将把重点放在利用金融科技深化金融市场、扩大对金融服务的负责任获取和改善跨境支付和汇款系统上。世行将借鉴国际金融公司在这个领域积累的经验。金融科技议程有助于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基础,而数字经济是世行集团围绕颠覆性技术的业务中一个关键支柱。

巴厘岛金融科技议程

I.    拥抱金融科技的潜力。

II.    利用新技术扩大金融服务提供。

III.    强化竞争,坚持对开放、自由和可竞争市场的承诺。

IV.    培育金融科技以促进金融包容性和发展金融市场。

V.    密切监测发展动向,加深对不断发展变化的金融体系的理解。

VI.    调整监管框架和监督做法,以实现金融体系的有序发展与稳定。

VII.    保障金融体系的健全。

VIII.    实现法律框架现代化,提供有利的法律环境。

IX.    确保国内货币金融体系的稳定。

X.    建设稳健的金融和数据基础设施,使金融科技的效益得以持续。

XI.    鼓励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

XII.    加强对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集体监督。

附件

巴厘岛金融科技议程

1. 拥抱金融科技的潜力。金融科技将带来深远的社会与经济影响,对于低收入国家和小国,对于当前金融服务不足的群体来说尤其明显。准备获取金融科技可能带来的各种效益,包括:提升金融服务可及性和金融普惠性;深化金融市场;改善跨境支付和汇款转账系统。为了获取这些效益,需要做好准备,强化制度能力,扩大对利益相关者的宣传,采用各有关部门和机构参与的跨部门方式。

2. 利用新技术加强金融服务提供,具体措施包括促进基础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其开放性和可负担性,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保障。基础性基础设施包括电讯、数字和金融基础设施(如宽带网络、移动数据服务、数据存储和支付结算服务等)。这些基础设施可以使高效的数据收集、处理和传输成为可能,这对于金融科技发展至关重要。

3. 强化竞争,坚持对开放、自由和可竞争市场的承诺,以确保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创新,使消费者有更多选择,可以获得高质量金融服务。无论市场参与者是谁、采用什么服务方式,有利的政策框架都有助于促进对技术的成功和大规模的采用。政策制定者应该采取措施应对市场集中的风险,并推动服务标准化、互操作性和对关键基础设施的公平透明使用。

4. 培育金融科技以促进金融包容性,发展金融市场。金融科技有助于克服市场覆盖、客户信息和商业可行性方面的挑战,有助于金融基础设施的改善。不断发展的数字经济与有效监管相结合,对克服多种金融服务领域长期存在的金融包容性障碍、帮助发展中国家利用大有潜力的经济与金融发展新路径支持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都是至关重要的。具体例子包括:在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的同时扩大服务面,提供新的融资渠道,使新型信息服务能够用于评估风险,推动新兴企业的发展等。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应当把金融科技作为国家普惠金融发展以及金融与数字扫盲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推动公共和私营部门、公民社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知识分享。

5.密切监测发展动向以加深对不断发展变化的金融体系的理解,以制定有利发挥金融科技效益和化解潜在风险的政策。金融科技发展速度极快,这要求监测框架也要不断改进,监测范围可能也需要扩大,以支持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避免对金融体系的干扰。信息分享与交换有助于改善监测。持续监测对实现这些目标极为重要,包括要与业界(创新企业和现有企业都包括在内)保持持续对话,识别新的机会和风险,以便及时做出政策反应。

6. 调整监管框架和监督做法,以实现金融体系的有序发展与稳定,促进新产品、业务和中介机构以安全方式进入市场,维护市场信任和信心,并应对风险。很多金融科技风险可以在现有监管框架下得到解决。但新问题可能出现在目前监管范围之外的新公司、新产品和业务活动中,这就要求对监管框架进行修订和调整以控制套利风险,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监管力度应当与风险程度相称。各国可能需要根据国际标准制定机构所提供的指导,在国家层面做出统一政策应对。

7. 保障金融体系的健全,通过识别、理解、评估和缓解金融科技非法滥用风险,并采用有利强化反洗钱和打击恐怖主义融资(AML/CFT)措施合规性的技术虽然金融科技创新通常是服务于正当目的,但有些创新可能会使用户能够逃避当前监控达到犯罪目的,从而对金融体系的健全造成威胁。各国的对策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各国都应强化AML/CFT合规与监测,包括使用技术手段,即监管技术(Regtech)和监督技术(Suptech)来加强监管合规和监督。

8. 实现法律框架现代化以提供有利的法律环境,提高有关金融科技关键方面的法律清晰度和确定性。健全的法律框架可以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信任度和可靠性。然而,如果法律框架跟不上金融科技创新和全球金融市场发展的步伐,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信任度和可靠性就会受到损害。各国需要根据本国国情制定适应技术变革的明确的、可预测的法律规则,特别是合同、数据所有权、破产、清算和支付等领域的规则。

9. 确保国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稳定,研究金融科技创新对央行服务和市场结构的影响,同时还要维护金融稳定;必要时扩大安全网;确保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金融科技给金融市场带来的转变可能会影响后者对货币政策措施的传导作用,对货币政策操作形成挑战,并重新定义央行作为最终贷款人的角色。而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也可以帮助央行改善服务,包括发行数字货币、扩大支付服务范围和提高支付服务的韧性等。

10. 建设稳健的金融和数据基础设施,使金融科技的效益得以持续,提高抵御包括网络攻击在内的各种干扰的能力,并通过保护数据和金融服务的完整性来支撑金融体系的信任和信心。建设稳健的基础设施提出一系列广泛的问题,不仅与金融部门有关,而且与整个数字经济有关,包括数据所有权、数据保护和隐私、网络安全、运营风险和市场集中风险、消费者保护等。

11. 鼓励全球监管机构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以分享知识、经验和最佳实践,支持建立有效的监管框架。新技术越来越多地跨境运作,在这种形势下,国际合作对确保做出有效政策响应以扩大机会和控制因各国监管差异而产生的风险至关重要。与私营部门和广大公众分享有关经验和最佳实践有助于推动围绕有效监管措施的讨论,既考虑各国国情,又建立全球共识。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可以在推动全球对话和信息共享方面发挥作用。

12. 加强对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集体监督以及相关政策的调适和制定,以便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支持包容性全球增长、促进减贫和国际金融稳定。金融科技正在模糊金融业的边界——包括制度边界和地理边界在内,从而可能放大各国之间、金融业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互联性、溢出效应和资本流动波动性。这些发展趋势可能导致全球金融体系的多极化和互联性上升,从而影响保持全球金融稳定所需的风险平衡。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可以与其他国际机构合作,帮助改善对国际金融体系的集体监督,并通过能力建设向成员国提供协助。

 


联系方式

世界银行
华盛顿
Dina Elnaggar
+1-202-473-3245
delnaggar@worldbank.org
巴厘岛
Rebecca Post
+1 202-876-4832
rpost@worldbank.org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 202 623-7100
MEDIA@IMF.ORG
Api
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