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2日,北京:世界银行集团今天发布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对中国的长期繁荣构成重大威胁。但中国具备有利的条件,可以在实现发展目标的同时,履行气候承诺并推动绿色经济转型。
世界银行集团《中国国别气候与发展报告》分析了中国在能源、工业、交通、城市和土地利用等方面需要经历的根本性转变,以兑现其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家承诺。报告强调了采取行动的紧迫性,因为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大,人口和经济基础设施对气候风险的暴露程度高,而且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气候变化的影响威胁着中国人口稠密、海拔较低、经济举足轻重的沿海城市,这些城市的人口约占中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对中国GDP的贡献达三分之一。中国频繁遭受海岸洪水、风暴潮、海岸侵蚀和海水倒灌等灾害影响。报告指出,气候变化若得不到缓解,则最早到2030年就可能导致中国GDP损失约0.5%至2.3%。
如果中国不能成功地向低碳经济转型,全球气候目标就不可能实现。中国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7%,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低碳转型需要资源、创新和新技术等方面的巨大转变,以提高能效和资源生产率。不过,由于具备先进的技术能力,中国的碳中和之路将开辟新的发展机遇。
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副行长曼努埃拉·V·菲罗表示:“中国的长期增长前景越来越依赖于经济再平衡,即从基础设施投资转向创新发展,从出口转向国内消费,从国家主导资源配置转向市场主导。报告认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增长所需要的改革也会大幅降低气候行动的成本。”
报告列举了有助于中国将气候挑战转化为机遇的一些优势:风能和电储能等低碳技术生产开发的收益递增;国内储蓄率高,绿色金融发展处于领先地位;以及在高生产率行业创造高技能就业的能力。中国现有约5400万个“绿色就业岗位”,其中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就业岗位超过400万个。中国还宣布将大力支持其他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私营部门的参与对中国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报告强调了公共和私营部门合作应对挑战的重要性。提高监管环境的可预测性,改善市场准入和融资条件,可以让私营部门在提供市场化解决方案、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激发技术创新和弥补资金缺口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国际金融公司亚太地区副总裁露丝·霍洛维茨说:“根据报告估算,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仅在电力和交通行业就需要14-17万亿美元的额外资金,用于绿色基础设施和科技投资。鉴于资金量之大,仅靠公共投资是无法满足这些需求的,因此中国需要通过政策和监管改革来鼓励私营部门参与,充分挖掘投资和创新潜力。”
报告在整体经济和行业层面提出了全面的政策建议,包括能源、工业、建筑、农业、交通及其他部门。这些建议包括:
- 加快电力部门转型,将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目标从1200吉瓦提高至1700吉瓦,并通过储能投资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 加快推进私家车和商用车电气化,提供充足的充电设施。
- 确保那些受化石能源减量影响最大的地区和社区实现公平转型,例如提高劳动力流动性,制定综合性劳动力政策一揽子方案,包括技能培训和再培训、下岗工人补偿等。
- 在建筑行业,制定信息披露要求,提高绿色建筑标准。
- 改革用水、灌溉能源和化肥生产补贴,支持农业低碳土地利用。
- 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开发碳抵消市场,建立气象灾害风险保险体系,以鼓励加大碳汇和气候韧性投资。
- 将当前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扩展到钢铁、水泥等其他高碳行业,并逐步过渡到设置绝对排放上限。
- 鼓励国有企业的低碳发展战略,包括引入碳核算和碳目标,为国家目标提供支持。
- 建立高质量的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强制要求提供与气候相关的财务报告。
报告的相关模型分析显示,尽管中国向碳中和转型具有挑战性,但长期经济成本仍然可控。不过,煤炭等碳排放密集型行业将会面临就业岗位的损失。为解决这一问题,报告就实现公平的低碳经济转型提出了建议,这包括在能源价格上涨时向贫困家庭提供支持,对化石能源行业的工人进行技能培训和再培训,向受影响最严重的当地社区提供有针对性的援助等。
***
《国别气候与发展报告》(CCDR)是世界银行集团新的核心诊断报告,旨在将气候变化与发展问题相结合。报告将帮助各国确定最有效的优先行动,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气候适应力,并实现更广泛的发展目标。CCDR以数据和严谨的分析研究为基础,甄别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气候脆弱性的主要路径,包括成本与挑战、收益与机遇等。报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优先行动建议,以支持低碳和韧性转型。CCDR是公开文件,旨在为政府、公民、私营部门和发展伙伴提供信息,促进对发展和气候议程的参与。CCDR将为世行集团的其他核心诊断分析和国别业务合作提供参考,这也有助于动员资金和直接融资用于支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气候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