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Navigation
讲话与实录

庆祝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30周年

2010年9月13日


罗伯特.佐利克 北京

书面讲稿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30周年座谈会上的致辞

 

2010913

 

中国北京

 

李副总理,谢部长,曼纽尔部长,素林秘书长,贝克教授,贵宾们,女士们,先生们,

 

我今天和各位一起庆祝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30周年,深感荣幸。作为中国长期的学生和朋友,我对能参加这场活动表示十分感谢。能够代表许多在我之前参与中国合作的勇于开拓、具有远见卓识和奉献精神的世界银行前辈们,也是一种殊荣。

 

我们与中国合作的种子在30多年前就已播下。

 

有些人可能说,合作的种子是1978年播下的,那时刚刚成为党的领袖的邓小平副总理敦促最高层领导为中国的发展开辟一条新路。

 

邓小平下定决心让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对外开放。众所周知,他把中国的改革说成是摸着石头过河。邓小平也认识到外援的价值。

 

世界银行行长麦克纳马拉在1980年访华时,贵国已在这条新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世界银行从自己方面,寻求分享来自其他国家的经验,使之适合于中国自身的国情,按照中国自己的速度推进。在他们的初次会面中,邓小平和麦克纳马拉讨论了中国的发展前景以及世界银行的参与是否能有助于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目标。

 

30年后,我们可以为我们历久弥坚的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这个周年纪念也使我们有机会一起回顾我们的合作,思考如何向前推进。

 

在准备这场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采访了许多曾经帮助推进中国发展进程的中国和世界银行专家。

 

我对他们所做的工作以及取得成就充满敬意,我想籍此感谢他们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作出的贡献。

 

从他们的回忆中出现的一个共同主题是:中国在利用世界银行的全球知识和专长来推进改革方面表现突出。

 

世界银行与中国合作中的知识

 

在我们合作的初期,世行得以与中国分享经验,这些经验包括评估和实施重点项目,引进各种新技术,例如水力发电和散装粮食流通设施,为搞好经济管理建立制度和开发政策工具。

 

知识是世界银行在19816月批准的第一个对华贷款项目的核心。

 

 “大学发展项目”的目的是实现大学的现代化,扩大经过培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该项目提供了相当于2亿美元贷款对28所大学进行升级改造,为800多位中国工程和科技专家提供奖学金出国深造。30多年后,这些专家都已进入五六十岁,人人都能讲出他们带着计算科学、物理学和工程技术知识回国,利用这些知识在中国扩大机会的经历。

 

我认为,邓小平在上世纪70年代正是想到带来改变的知识,他才会说:“当成千上万的留学生从国外回来,你就会看到中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几十年来,随着中国改革、经济增长和扶贫取得成功和加快进程,这种学习逐渐变成双向的。世界银行从中国学习如何调整和推广成功的项目。

 

通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项目”、“北方灌溉项目”、“传染病和流行病控制项目”等。中国获得了在低收入地区改善生活条件和大量创造就业的知识。

 

1981年至2004年,中国成功地使5亿多人摆脱了极度贫困,这显然是有史以来反贫困斗争取得的最伟大的飞跃。中国一国的努力确保了全世界减少贫困的千年发展目标得以实现。我们和世界各国都有很多可以借鉴。

 

世界银行还学习到中国如何将合作研究与培训和投资相结合来推进政策改革。这种做法的一个好例子就是1992年世行与中国合作完成的一份环境部门研究,此项研究为中国1994年制定的第一个环境战略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工作也开启了世行与中国的成功合作,协助中国应对严峻的环境挑战。

 

中国与世行还合作淘汰臭氧层消耗物质,恢复全国各地的森林植被,制定法律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建立与欧盟相当的燃油质量标准。

 

这些成就令人瞩目,但对于探索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大规模和创新型方案的需求也是显著的。

 

如今,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减贫记录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许多发展中国家转向中国寻求知识和经验。

 

的确,目前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是来自中国。

 

我很高兴世行集团在促进中国与非洲、东亚和太平洋岛国的南南交流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的确,在座的很多人都将参加本周举办的第三届中非经验共享高级班。

 

这项活动将使非洲和中国决策者齐聚一堂,广泛交流看法和经验,讨论从经济特区到气候变化等各种议题。我想对许多为使这些交流得以实现而付出辛勤劳动的人表示感谢。

 

共同应对新的挑战

 

中国在过去两年通过实施及时有效的经济刺激计划,缓解了世界经济的下滑,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从去年年底以来,中国还采取措施抑制信贷增长,给房地产市场降温。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最严重的阶段逐渐过去,世行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将需要应对新的挑战。

 

我们将继续共同努力在中国消除仍然影响着千百万人的贫困问题,支持中国实现经济再平衡,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出现的问题是,未来怎么样?

 

英明的领导人和官员开始提出中国如何以最佳方式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经验证明,从中等收入过渡到高收入比从低收入过渡到中等收入更难。

 

为了避免落入这个陷阱,中国已经在研究产生新的增长源的各种方式,尤其是通过城市化、人力资本形成、创新政策等。

 

中国从中低收入经济转向高收入社会的经验可能也能为其他中等收入经济体提供借鉴。

 

中国在世行的作用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在2007年年底,中国在经济上的成功使其成为国际开发协会的捐款国,国际开发协会是世界银行帮助最贫困群体的基金。从一度的国际开发协会借款国转变为其捐款国令人瞩目,紧接着今年4月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是中国成为世界银行的第三大股东国。这个新的角色带来了许多机会、责任和期待。

 

结束语

 

最后,我想重提1980年邓小平与麦克纳马拉的会晤。

 

那一年正好是我第一次访华。我亲眼目睹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对中国人民所取得的成就深怀敬意。

我就任世行行长后不久,我访问了邓小平的故乡牌坊村,参观了邓小平纪念馆,赠送了一件小礼物:邓小平在1980年会见来访的麦克纳马拉的一幅照片。

 

数十年来这两位经验丰富的领导人经历了生死考验和挑战。那年邓小平76岁,麦克纳马拉64岁。

 

然而他们都是坚韧不拔的人,他们两人都认为自己还有1012年的工作时间,还需要做很多事来确保他们的设想能够实现。

 

麦克纳马拉的设想是使世界银行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发展合作伙伴。邓小平的设想是让中国实现现代化,在经济上发挥重要作用,并在世界上发挥稳定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30年后的今天,我认为可以公平地说,他们两位的设想都已经实现了。

 

现在我们需要向前看,共同构思新的设想。

 

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世界银行集团期待着深化我们与中国的合作关系,我们将帮助中国完成过河的任务。

 

在我的有生之年,我相信我将目睹中国过渡到一个拥有高收入经济的和谐社会,在全球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这应是指导我们下一步合作的设想。

 

谢谢各位。

Api
Api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