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耀斌副部长,政府各部门领导,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
我很高兴出席这次会议,感谢史耀斌副部长和周强武主任的邀请。
感谢杨燕青的介绍。我还想对国际财经中心针对这样一个相关性和时效性很强的主题举办这次研讨会表示感谢。
我先谈一下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成就和挑战,然后谈一下我们如何继续加强这个体系,包括在国际和国内采取哪些行动。
成就和挑战
在战后时期,塑造我们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主要是全球化和多边体制,二者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维护和平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效益。
全球化引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增长时代,使亿万人摆脱了贫困。自1990年以来,近11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中国等国家朝着消除极端贫困迈出了巨大步伐。
国家之间的开放与伙伴关系对这一成功起了关键作用。各国共同努力,尤其是开展贸易交流,带来了持久进步。
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布雷顿森林机构一直是多边经济体系的基石,为建立这种助力国家繁荣发展的全球体系制定“游戏规则”提供了论坛。
当今世界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复杂,面临多重全球性挑战,比如日益加深的贸易与投资相互依存,气候变化、流行病和难民潮。错综复杂,充满挑战,对多边体系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
如果我们希望世界经济重返更快速的包容性可持续增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合作,加强经济一体化,加强合作伙伴关系。
正如我们需要利用这种国际合作来管理当下的问题一样,多边主义也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
保护主义言论甚嚣尘上,行动也日渐增多,有些国家开始背弃以往的多边主义解决方案。
也有些人指责全球化带来的副作用造成了全球金融危机。
而全球金融危机又加大了历来支持多边机构的国家的预算压力。
显而易见,虽然全球化和多边主义效益巨大,但并非每个人都从中受益。
那些遭受损失的人,即使只是相对而言,也很容易被将其处境归咎于全球化的政客所动摇。
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今年年初在达沃斯,习近平主席说,世界市场就像汪洋大海,我们都在里面游泳,无法逃避。
他说:“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
我们要做的是确保每个人都能在大海里游泳。我们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仍需要由全球化和多边主义来塑造,但不能墨守陈规。
改进多边主义
因此,我们能做什么?在国际层面,我们怎样才能塑造一个更包容、更有能力管理风险的新型体系,各国需要开展哪些国内的配套改革来帮助实现这种结果。
改进世界银行集团
首先,我们需要更强大和更好的多边机构。正如很多国家都在开展雄心勃勃的财政改革以提高公共支出效益一样,多边开发银行也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可用的每一块钱来证明多边体系的价值。
我介绍一下世界银行集团为成为更好和更有效的多边机构开展了哪些工作。世界银行集团继续强调自身经营模式的物有所值,包括我们的业务和政策、战略和组织结构,以及我们的资产负债表和金融工具的使用。
两年前,我们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机构重组以提高效力,更好地将全球与国别专业知识挂钩,加强世界银行集团各机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国际开发协会IDA、国际金融公司IFC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之间的协作。
我们还实施了支出审查,在可持续的基础上节约了约4亿美元
行政管理经费,占我们行政经费预算总额的10%以上。
我们调整了产品定价,使我们现在能够用自身收入支付运营成本,而且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还有足够结余向国际开发协会拨款,国际开发协会是世界银行面向最贫困的成员国的基金。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总共向国际开发协会和重债穷国计划(HIPC)拨款170多亿美元,超过1944年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以来股东国的累计认缴资本160亿美元。
最近我们开始作出新的努力来帮助重塑多边金融,以确保实现发展可用融资的最大化,这指的是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利用可用资源,并确保所有可用资源都得到利用。
这一新做法的动机很明显:没有资源利用的效率最大化,雄心勃勃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就无法实现;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资金量远远超过政府预算和多边开发银行的可用资金。
背后的原则很简单:为了帮助各国应对日益严峻的挑战,我们的目标是在能够有助实现发展目标的情况下寻求私营部门解决方案,储备稀缺的公共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尤其是用于人力资本投资。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系统地吸引私营部门资金,使其发挥作用。我们必须确保尽量用好自有资金,例如通过创造释放私人投资的框架条件。
发达经济体的投资者拥有数万亿美元的闲置资金,利率极低,甚至是负利率。利用担保和其他金融工具,世界银行集团就能够帮助投资去风险化,即,降低实际和认知风险,帮助各国吸引私人资本投入发展项目,同时给投资者带来较高回报。
这种方式目前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支持,正在成为“国际发展金融游戏规则”的内容之一。今年7月,20国集团批准了吸引私人资金共同原则,现在叫 “汉堡原则”。这些原则为多边开发银行提供了一个增加私人投资支持各国发展目标的共同框架。
世界银行将继续寻找成为更强大的多边机构的路径,以继续不断适应21世纪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挑战。
更包容的国际体系
第二,我坚定地相信,多边主义要想占上风,制度必须尽可能充分反映利益相关方的意见。
我们需要一个更公平地反映成员分量的经济治理制度和机构,我们需要有效的政府间机构来讨论和解决全球性挑战。
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目前已有各种进行中的动议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想特别提一下其中几个。
世界银行集团启动了股份审查。股东国2016年在利马召开的年会上承诺努力打造一个反映全球经济演变和对世行集团使命的贡献的世界银行集团,在2017年春季会议和年会又重申了这些原则。
当然,这些讨论是在股东国之间进行的,在管理层方面,我们很谨慎,尊重他们的领导。然而,我们确实有兴趣看到这些讨论获得成功,因为股份审查取得成功对于作为一个机构的世界银行集团很重要。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占世界人口的80%以上,如今也代表着世界经济的35%以上,比起1990年代勉强占16%大有提高。
这些经济体贡献了全球增长的一半以上。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衡量现在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按美元现值衡量是第二大经济体。
在本月上旬召开年会期间,发展委员会公报批准继续开展股份审查工作,要求世行执行董事会在2018年春季会议前完成讨论。
与此同时,在过去10年出现了新的多边机构。
20国集团已成为建立多边共识的一个重要论坛,成为多边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向导。
20国集团比7国集团更具包容性,后者的成员国仅限于高收入经济体。
20国集团代表着全球GDP的85%,全球贸易的75%,已成为国际合作和建立共识的一个关键性论坛,例如,对 2008年金融危机的果断应对就是证明。
20国集团强调多边主义的价值,始终支持多边开发银行在促进增长和稳定中的作用。
中国2016年担任20国集团主席国,重申了对增长的强调,在议程上增加了以结构性改革和创新作为增长引擎的内容,将基础设施投资和互联互通作为一个重要主题。
在中国的领导下成立了新的多边开发银行。
我们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新开发银行看作是解决对消除贫困、减少不平等和促进共享繁荣至关重要的巨大基础设施需求的新的重要多边合作伙伴。
我们从亚投行创建之初就与其密切合作,目前在客户国联合融资多个项目,在实地带来具体成果。
我们希望很快能与新开发银行开展类似合作。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开辟了一条多边合作的新路径。
这一大有希望的倡议目的是深化经济一体化,通过改善贸易、基础设施、投资和人民之间的联系,不仅是在各国之间,而且也是在各大洲之间。
我们的中国合作伙伴在国际合作与全球贸易遭遇强大逆风之际推出这一倡议,显示出伟大的领导力。
我们世界银行承诺要帮助客户国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效益最大化,帮助与中国政府和其他多边开发银行协调,使一带一路倡议惠及参与国的人民。
第三,我们需要新的安排来赋能国际体系,以期更好地管控重大全球威胁和风险。
关于气候问题,巴黎气候协定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绿色气候基金承诺提供急需的资金支持气候行动。同时,世界银行集团和其他多边开发银行业已通过清洁发展机制、气候投资基金并通过对碳市场发展、包括中国碳市场发展的支持,调动了数百亿美元资金用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在亚洲,对非典危机很多人仍记忆犹新,非洲爆发的埃博拉疫情是近期快速开展国际合作防止病毒扩散到西非以外地区的范例,中国起了带头作用。
世界银行联合双边合作伙伴建立了流行病基金,这是一个能够即刻拨付所需资金将疫情演变成地区或全球性问题之前消灭在早期阶段的金融工具。
我们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席卷中东、目前威胁亚洲部分地区的难民危机。多边开发银行正在协力缩小快速人道援助与存在大量难民的国家的长期发展之间的差距。世界银行建立了一个全球危机基金,目的是把优惠资金输送到接收大部分难民的前沿国家。
国内议程
当然,单靠加强多边合作不足以为各国带来繁荣、帮助人民脱贫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多边努力只能配合每个国家在国内做出的努力。
各国自己能够做很多事来实现可持续高增长,通过在国内筹措发展资源,广泛投资于基础设施和人力开发,通过为人民个人和经济提供加强抵御经济冲击和结构变化影响的能力所需要的工具和制度。
各国能够通过让人民获得适当的教育,建立人力资本,使他们具有应对变化的韧性,从而实现一体化世界的效益最大化。
通过实施有助他们变换工作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通过建立社会安全网,在出现失业或者失去工作能力时给予救助。
结束语
最后,我想说,多边主义过去久经考验,并将继续在未来经受考验。但它依然是有效的力量,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来解决世界面临的许多当务之急。
我希望我列举的例子证明新型全球化和多边主义是可能的,而且确实也已出现;多边机构正在进行改革以成为更好的机构;更广泛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空间日益扩大;具有历史意义的安排也已出现以帮助应对全球性威胁,比如气候和其他对各国具有严重负面影响的风险;互补性改革议程开始受到更多关注。所有这一切都是实现强化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好兆头,但我们尚未到达,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作为国际社会,我们全体的责任是继续努力创造更好和更包容的多边主义,能够有效地支持各国实施增长与包容的国内议程。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