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0日,北京:截至2013年年末,中国已建成一个总里程超过1万公里的高速铁路[1]网,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也超过了整个欧盟地区的高铁网。而中国的高铁建设成本至多只有其他国家的三分之二。世界银行最新研究论文研究了中国的高铁发展、单位建设成本及其主要成本构成,给出了中国高铁建设成本相对较低的原因。
该论文《中国高速铁路:建设成本分析》指出,影响高铁项目建设成本有若干因素,其中主要因素包括线路设计速度、沿线地形、天气条件、征地成本、多采用高架桥代替路基的方式、大跨度桥梁建设以及大型车站建设等。
中国往往倾向于采用在高架桥上铺设轨道的方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拆迁成本和减少占用农田,同时也能减轻对环境的影响。中国双线高铁的高架桥建设成本在每公里5700至7300万元之间。通过采用标准化设计及标准化制造工艺铸造横梁和在高架桥上铺设,保持了低成本。
建设跨越通航河流或针对高山等特殊地形特点的特殊桥梁,每公里的单位建设成本比普通高架桥高出很多。通常此类桥梁在桥梁总数中占比较小。包含特殊桥梁较多的项目往往单位建设成本也比较高。
火车站发挥着交通枢纽和城市中心区的双重作用。3000平米左右的小型车站的建设成本约为4000万元人民币,占项目总成本的1.0%到1.5%左右。而大型车站的建设成本可高达130亿元人民币,往往是单独立项。
论文指出,中国的高铁建设成本往往低于其他国家。中国建设时速可达350公里的高铁,每公里的基础设施单位建设成本通常为1700至2100万美元,高架桥和隧道比例较大,而欧洲高铁每公里的建设成本为2500至3900万美元,美国加州目前估计可高达5600万美元。
世界银行高级交通专家欧杰说:“中国在6、7年的时间完成了超过1万公里的高铁网建设,而且单位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的类似项目。除了中国劳动力成本较低外,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中国规划建设的高铁网规模大,因此有可能对各项建设内容实行标准化设计,建立设备制造和土建工程的富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产能,以及在多个项目上摊还土建设备的资金成本。
这篇研究论文是世界银行中国局的交通运输专题系列之九。世界银行在中国贷款支持了6条时速200至350公里的铁路项目。
[1] 注释:高速铁路通常指时速250公里或者超过250公里的铁路。